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头面部1、面部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面肌、脉管、神经。2、危险三角:鼻根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3、三叉神经支配面部感觉,主要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面神经支
配面肌运动,主要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4、腮腺位置:位于外耳道前下方,腮腺间隙内。腮腺比邻:上缘: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后面;外面:耳大神经和腮腺浅淋巴结;
前内面:咬肌、下颌支及翼内肌后部;后内面: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血管和后4对脑神经。
腮腺床:茎突、起于茎突的诸肌及深部的颈内血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等结构与腮腺深部相邻,称为腮腺床。
5、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向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位置又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6、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在此位置。7、额顶枕区层次:皮层、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8、头皮:临床上将额顶枕区软组织的皮层、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统称为头皮。特点:紧密相连,不易分开;临床联系:头皮撕脱伤等。9、颅顶“危险区”: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其外连头皮静脉,内连颅顶骨内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硬脑膜静脉窦,形成了感染的颅骨和颅内扩散的通路,因此称腱膜下间隙为颅顶“危险区”。二、颈部1、颈部神经:颈丛皮支:(只支配皮肤浅筋膜),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常作为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的穿刺点。包括: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面神经颈支。2、颈深筋膜:浅层(套封筋膜):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下颌下腺、腮腺;中层(气管前筋膜):包绕气管前筋膜、颊咽筋膜、甲状腺鞘、颈动脉鞘;深层(椎前筋膜)。3、颈筋膜间隙:包括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4、肌三角:浅面结构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皮神经以及颈深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5、甲状腺血管与神经的关系:1)左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在甲状腺左侧叶中、下13交界处的后方,左喉返神经多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方2)右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在甲状腺右侧叶中、下13交界处的后方,右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或在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之间穿行、或在甲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