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初一生物
上册教案:生物的特征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2说出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1本节旨在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本节内容为学
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初中的
生物教学和学习构建起了基本框架,是后续章节的基石。
课标解读
2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问题,让学生从常识出发,从学生熟
悉的事物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从常
见的生命现象层面去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引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地接受知识。
苏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后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述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对实物的观察和比较,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
重点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难点
难点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兔子玩具和兔子、小鱼和玩具鱼红色、含羞草、仙人球和珊瑚、仓鼠、手掰模型、
准备机器人等、生物的特征ppt课件。
本节从学生生活经验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
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
的兴趣。本节教学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如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
哪些非生物?或者老师准备一些多媒体画面,画面中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森
林中有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追逐嬉戏的梅花鹿、潺潺的流水,突起的山石。草原中有
教学奔腾的马群,有悠闲吃着牧草的牛、羊,还有冒着炊烟的蒙古包,蒙古包前有停着的
策略马车和水槽。在蔚蓝的大海上有扬帆起航的船儿,有不时从海面掠过的海鸥,在水中
游弋的鱼儿、海蜇,还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珊瑚虫……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和
非生物,并在小组间交流。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教
师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
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
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问:以下哪些是生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
播放校园环境照片。提问: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具有物。
f观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