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多媒体展示材料:1949名称钢煤粮食棉花1949中国27美元印度57美元亚洲(平均)44美元自主学习1: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从纵向看与历史最高水平相比有大幅下降;从横向看与周边国家有较大差距。自主学习2: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问题情境2:这说明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十分紧迫,同时困难巨大,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用事实来回应部分资本家的否定和蔑视的呢?产量158万吨3243万吨11318万吨444万吨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减少80减少48减少25减少48
1949~1952产量粮棉1952年产量1639亿吨1304万吨比1949年增加49193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53
自主学习:1952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过渡:党和政府并不会仅仅满足于经济的恢复,其更远大的目标在于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为此政府又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第一个五年计划。问题情境3:国家开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自主学习1: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自主学习2: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多媒体展示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问题情境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为什么这么做?
1
f师生互动:(1)从历史因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外部经验看,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学习延伸:查找并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项目,看这些建设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析基本原因。师生互动:地区分布: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1)东北地区临近苏联,易于接受苏联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2)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煤、铁资源。(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