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年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年第1期作者:黄峻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
SocietyofCardiology,ESC)首次颁布了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防治指南1,随后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
HeartAssociatio
,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
CollegeofCardiology,ACC)心衰指南中也包含了急性心衰的内容(2008年、2009年)2。各国重视急性心衰的原因不言而喻。该病每年总发病率为23‰~27‰;美国过去10年中多达1000万人因急性心衰住院;且美国医疗保健登记材料显示,15的出院患者将会在30天内再次住院,其原因列为第一位的就是急性心衰。不难理解,美国心衰指南在2008年颁布后,不到2年即作部分修改,其主要原因就是面对因心衰再住院社会与医疗的巨大压力,医学界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美国ACCAHA心衰指南修改中增加的内容与最大的亮点就是心衰住院患者的处理,这些患者基本上都可以诊断为慢性心衰的急性发作,属于急性心衰的范畴。作为一种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急性心衰在我国也很常见。但在这一领域,我们的研究工作仍较落后:缺少流行病学资料,使我们不能准确地了解此病的发病率和其他基本临床特征;缺少系统和广泛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的积累,又使我们无法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缺少共识和规范,使我们总体的治疗水平较低,不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策略。此时,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和主导,由心衰学组具体实施,集国内百余名专家,历时2年的2010年我国急性心衰指南3(简称指南)的撰写和颁布是很及时和必要的。这一指南将为临床医师提供必需的指导,有助于规范临床治疗,提高处理此病的能力和水平。1定义和分类晚近将急性心衰定义为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急剧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按照这个定义,急性心衰的疾病谱极其广泛,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前可以有基础器质性或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等,也可以由无心脏结构性病变如高血压、应用抑制心脏的药物所致;可以突然起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也可以是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但也可以主要呈现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的患者又可以表现为收缩性心衰或舒张性心衰。在急性心衰中最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