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干扰非常重要,为了防止一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或破坏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各国政府或一些国际组织都相继提出或制定了一些对电子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有关规章或标准,符合这些规章或标准的产品就可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
etic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EMC标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天天都在改变,这也是各国政府或经济组织,保护自己利益经常采取的手段。
f二、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及保证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方法;
1、电磁兼容性定义:
电磁兼容是新的边缘学科,随着数字计算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日益受到关注。电磁兼容(EMC)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应为“电磁兼容性”,但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应为“电磁兼容学”。
电磁兼容性:英文全称Electromag
eticCompatibility,简称EMC。不同的组织对其有不同的定义。(1)国家标准GBT43651995《电磁术语》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
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2)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一个装置能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满意地工作同时又不向该环境及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装置排放超过允许范围的电磁扰动。(3)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定义: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它的功能,并不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尽管定义略有差异,但EMC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1)电磁干扰: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Electromag
eticDisturba
ce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2)电磁耐受: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
eticSusceptibility,即EMS。
2、电磁兼容研究内容:
(1)电磁骚扰源:包括自然骚扰源和人为骚扰源,研究干扰产生的机理、骚扰源的辐射特性以及如何抑制骚扰的发射。
(2)骚扰信号的特性和传播:主要研究骚扰信号的频谱、带宽、极化特性、共模骚扰和差模骚扰、近区场和远区场以及骚扰信号的耦合通道和传播方式。
(3)接收器的研究:接收器对骚扰信号的响应、骚扰信号对接收器的危害、接收器的电磁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
(4)测量技术的研究:电磁环境测量、辐射敏感性测量、辐射骚扰的测量、传导敏感性测量。
(5)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和搭接技术的深入研究,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