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大爱无言,我们和你在一起
二、活动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传统的乡土社会不复存在,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农民工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农民工子女面对那些问题呢?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就学过程不平等
农民工子女的主要就学渠道有:在公立中小学借读;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学校;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
对于那些在公立中小学借读的学生,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与其家庭薄弱的经济条件构成了极大的矛盾。由于其户口不在当地,家庭条件差,这些农民工子女往往被城市学生所排挤;由于父母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其成绩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部分素质不高的老师还会歧视这些学生,甚至剥夺其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f对于就读于民助公立、公助私立学校或民工子弟学校学习的农民工子女,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这类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学校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心理问题
一方面,长期的城乡隔阂导致了城乡孩子在甚或习惯,处事方式,人生价值观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而农民工子女往往容易受到排斥。另一方面,父母工作的流动性可能使他们经常缺课,导致了他们的成绩不理想。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普遍自卑,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自闭,强迫症,心理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对立感和仇恨感。这种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致使他们长大后做出反社会行为,破坏社会稳定,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背道而驰。3留守女童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留守女童情感一寸确实,性格柔弱内向,自卑,逆反心理强,甚至怨恨父母,对社会失望,更有甚者情感错位导致行为出轨。这些留守女童普遍学习成绩差,早早辍学在家。有的在家帮做农活;有的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