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每一位患者情况充分熟知,尽快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并加强与患者沟通,引导和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从而降低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发生率3。②健康知识指导:精神障碍患者均不同程度地避讳谈及病情,因此,对其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复发的方法、注意事项、治疗措施均了解较少。护理人员可利用科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地点组织患者以集体、小组或单独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临床症状的认知和自控力,从而强化患者的自知能力,激发患者治疗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医嘱遵从性。并告知家人的支持对患者的治疗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性,以获得家属的支持,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减少漏服、少服现象的发生。③服药护理: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服药方法、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药物对患者病情治疗的重要性及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45。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服药期间巡视,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6。
13临床评价标准
完全依从:可以按时服药,不反抗;部分依从:要在监督下服药,有时会反抗;不依从:拒绝服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原因的分析
68例患者中,因精神症状所致服药不依从行为64例,占9412;自知力缺乏51例,占7500;疾病知识缺乏40例,占5882;药物不良反应38例,占5588;对治疗失去信心33例,占4853;其他原因11例,占1618。
22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9例,占2647;观察组完全依从10例,占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5);经护理干预2周后,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11例,占3235;观察组完全依从18例,占5294,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06,P
3讨论
精神障碍为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以情感、认知以及行为三者不协调为主要表现7。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调查显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完全不依从行为所占比例较高,对患者的治疗及预防复发均产生严重影响812。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性显著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