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方法,它既知道其威力又了解其代价。它评价一个程序时,不仅仅根据其准确性和效率,还有美学的考量,而对于系统的设计,还考虑简洁和优雅。(2)计算思维采用了抽象和分解来迎接庞杂的任务或者设计巨大复杂的系统。它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去陈述一个问题,或者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使其易于处理。它是利用不变量简明扼要且表述性地刻画系统的行为。它是我们在不必理解每一个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安全地使用、调整和影响一个大型复杂系统的信息。它就是为预期的未来应用而进行的预取和缓存。(3)计算思维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从最坏情形恢复的一种思维。它称堵塞为“死锁”,称约定为“界面”。计算思维就是学习在同步相互会合时如何避免“竞争条件”的情形。(4)计算思维利用启发式推理来寻求解答,就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它就是搜索、搜索、再搜索,结果是一系列的网页,一个赢得游戏的策略,或者一个反例。计算思维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权衡。当今的信息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未来的社会一定更需要计算机来加速实现美好的愿景。在大学校园里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有责任首先成为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先驱者和促进者,大家首先要齐心协力地用计算思维的观念和能力把自己武装起来,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引导更多的人们具有计算思维的观念,再把计算思维的观念提升到计算思维的能力。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国际上流行的“2050年全世界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预言变成现实!
第二单元
简述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历程,说明每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
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6年)特点: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系统软件非常原始,用户使用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第二代计算机(1957年~1964年)特点:晶体管作为基础元件,大量采用晶体管和印刷电路,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编程语言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FORTRAN和COBOL等。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69年)特点: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品种繁多,并开始与通信设备相结合,从而发展为由多机组成的计算机网,从此计算机走入了网络时代。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特点:从1970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