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开展大学英语网络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

作者:廖秀林来源:《黑河教育》2012年第06期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势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网络开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第二课堂
一、开展大学英语网络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网络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单靠传统的课堂学习,是远远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需要进行大量的交流与语言实践。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传统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听”。单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违背了语言的认知规律,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精神。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使人们不断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找到了新的方向。而把计算机网络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开展网络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网络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使英语教学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
(二)开展大学英语网络第二课堂的理论依据。开展大学英语网络第二课堂的理论基础是以心理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和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学派所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活动,从而实现意义建构。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经验去进行意义构建,而不是依靠记忆和背诵教师教授的内容。教师的作用不是对语言进行灌输,而是帮助和促进学习者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是认知的中心和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