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5、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东边一棵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6
f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6、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7、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8、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解读1、炼字(句)2、语言风格●第一种模式:分析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2)指出表现手法,并展开联想,结合诗句描述景象。(手法及描述)(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情感、作用)高考热点:1、动词2、形容词3、特殊词: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b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