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科学家LarsLeksell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2。利用立体定向三维定位的方法,把高能射线准确的汇聚于颅内病灶,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病变的治疗效果。1967年,LarsLeksll等研制出了第一代γ刀,将179个60Co源按不同角度排列在半球面上,通过准直器将179束γ射线集于靶点上,经照射后的靶点坏死组织边界清晰,如刀切的一般,所以叫γ刀。1988年第三代γ刀问世,把201个钴源在空间按一定的要求分布,根据病灶情况,计算机控制各个钴源的开闭,完成对病灶立体定位放射治疗3。1997年我国深圳奥沃公司研制的头部旋转式γ刀,由30个60Co源组成,可提供等中心旋转照射,等效于许多个钴源,每个准直器可以随时调变,只用一个头盔。3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20世纪70年代由BIAMGARD等提出。90年代中期研制成适形放疗设备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适形放疗给予肿瘤非常高的放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放射量很低,减少放射导致的早期和后期放射损伤,是放疗史上一个重大进步4。4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三维适形调强治疗(ThreeDime
sio
alco
formalradiatio
therapy,3DCRT)时代。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在提高对肿瘤杀伤效应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即提高肿瘤放疗的治疗比。实现这一过程有赖于先进的放疗和影像设备的应用。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如PET、fMRI、MRS,分子显像,基因显像等,放射治疗将个体化5。肿瘤放射生物学研究如时间剂量,放射效应预测指标,放射增敏剂,放射防护剂特别是放射治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都将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6。二.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
放射治疗设备按照射方式可分为两种,体外远距离照射用放疗仪及在人体体腔内或组织间照射用的近距离放疗仪。近距离放疗设备是指将封装好的放射源经人体腔道放在肿瘤体附近或表面,或是将细针管插植于肿瘤体内导入射线源实施照射的放疗技术总称。这种方法由于治疗距离近,贴近肿瘤组织,降低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又叫内照射。
1892年12月,居里夫妇发现了镭,1904年用于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开创了近距离放疗。由于放射防护比较困难,使得近距离放疗发展缓慢。1980年以来,近距离治疗后装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内照治疗得以复兴。
后装技术(afterloadi
g)是指先把不带放射源的施源器放入治疗部位,再以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在有屏蔽的条件下,将贮源器内的放射源送到施源器中实施照射的治疗技术。
f常用的产生γ射线的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