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读书》王佐良、孙有中译本对比分析
作者:王兰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6期
摘要:英国文坛巨匠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读书》堪称经典之作,而译界前辈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之作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但其实目前《论读书》的译本已经达到10种。今天笔者将选取王佐良先生和孙有中教授的两个译本从选词用词、形合意合层面等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关键词:《论读书》译本评析
一、作者及原文介绍
弗朗西斯培根(Fra
cisBaco
),英国散文家、哲学家,他以哲学眼光,铸就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OfStudies是《培根随笔》中著名的一篇。其语言因大量特色词汇以及句法,使整篇文章彰显出古雅的色彩。比如说
ay等词语,及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th,had。这些词汇语法的使用使得原文的语言更显庄重、得体。原文中出现了八处虚拟语气句型,十一处被动语态。在修辞上,排比并列句的使用,不仅使得原文形式工整,也突出了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和语音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纵观整篇文章,原文主题鲜明,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二、译者介绍
王佐良(1916~1995),翻译家,诗人。把英诗多种题材译为中文,主张以诗译诗,存原诗风貌孙中有,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其翻译著作颇多。
三、译文分析
(一)选词用词层面
在前文中提及,本文属于规劝式文本,全文从未出现过I,we,you,通过这样开头的方式,作者拉开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区别。那下面,就从译文的选词用词这一层面分析两个译本。
1名词
“英语表述中常用名词,故而有静态之说汉语善用动词,呈动态”(1)。英语文章中,在较为正式的文体中则多见名词,例如本文而汉语常使用动词来表达作者情感,并且汉语的动词无需考虑时态及人称变化等问题。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王译本中分别用“怡情”、“傅彩”、“长才”三个动词取代了原文中“delight,or
ame
t,ability”的三个名词,动词化的翻译不仅贴近读者,又忠实于原文的文雅用词。而孙译本中,译为“消遣、装点以及增进才能”,意思简洁明了。但是却读上去更符合现代汉语,可是另一层面又缺少了原本排比的气势。
2介词
英语中经常可见介词前置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是“由于英语多用名词,为了显示名词间的关系所以也多用介词,因而产生了介词优势”(2)。在上文中举出的例一中,其中,三个短语分别加“for”变为介词短语,王译本中的三个“足以”,充分的传达了原文的意味,又保留了原文重复使用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