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内容摘要:简述了“ERG”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ERG”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启示。关键词:“ERG”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理论由传统管理理论阶段发展至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念有了重大突破,己进入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时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注重满足个人的成长发展需要,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体现。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系统中的首位因素,需要有科学、有效、合理、经济、高效的开发与管理,才能在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ERG”理论的解读,以提高当前企业人才激励方面的制度设计效果,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ERG”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
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
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
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耍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第二种需要是相互关系的需要,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这种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们与马斯洛的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的。最后,奥尔德弗把成长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
除了用3种需要替代了5种需要以外,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还表明了: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种刚性的阶梯式上升结构,即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充分的满足,二者具有不可逆性。而相反的是,“ERG”理论并不认为各类需要层次是刚性结构,比如说,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而且这3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f此外,“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的思想。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