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
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
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
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
宗法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
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
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
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
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
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宋明理学
11
f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
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
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
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
想理念
【考点】宋明理学程颢理学
【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
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
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
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
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
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
人和自然
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
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
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答案】B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
12
f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