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
班级:班级:
思品教学案
姓名:姓名:
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教学目标:了解和运用智力成果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用智力成果装点我们的家园。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2、教学难点: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结合教材112页两幅图片以及案例1。议一议:以上所列举的属于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查一查:我们有关法律对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怎样规定的?案例1:四川某校学生曾云云,在小学读书时,一次,不小心把铅笔芯弄断,耽误了测验时间,影响了成绩。于是,她就想制造一种不断芯,可装很多笔心的笔。后来,她经过多次研究实验,设计出了“自动铅笔多心器”,并将设计图纸、模型和专利申请书寄送到国家专利局。经过审查验证,“自动铅笔多心器”完全符合专利原则。曾云云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证书。曾云云同学的专利权依法受到保护,一旦受到侵犯,她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侵犯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结合教材113页的一组连环画,讨论:初中学生的作品有没有著作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是如何规定的?(二)、走进生活:根据上面所学的法律知识,观察了解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判断、分析以下现象:1、谈一谈:自己身边有没有侵犯未成年人智力成果的行为?2、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是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吗?3、网上随意公布他人的作品对吗?如果自己的作文被人在网上公开,应怎么办?4、学校应当为青少年获取智力成果创设哪些有利的条件?(三)、我来当法官:假如我是法官,在以下案件中,我将如何判决?案1:1994年,13岁的中学生小风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被评为特别奖。然而,他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风于1996年10月把一纸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案2:我国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一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这一形象用于多种漫画集中。另外一位画家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擅自在其绘画中使用了具有“三毛”形象的作品并出版发行,引起了该著作权人的不满,遂起诉至法院。案3:浙江小家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儿童饮料和食品的生产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