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与用户的特性需求相匹配,因此也可以称为特性方法。这两条途径实质上是分别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的方法与涉及界面的不同层次的设计相联系。后者采用用户使用系统和界面所能完成的任务以及该任务满足用户任务需求的程度来评价设计的功能,因此也可以称为任务方法3。上述的两条途径各有千秋,但很明显,任务方法比之特性方法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首先,特性方法必须假定对于部分用户或评价人员已经事先掌握了有关设计可能选择的范围及可行性的知识,而任务方法只需要假定他们熟悉将要执行的任务范围。其次,任务方法有利于加强设计和评价的联系,因为不论设计如何变化,均可以在任何阶段针对当前的用户需求说明评价所出现的设计。另一方面,特性方法是通过对用户提供设计选择的约束,潜在地对用户自行实现用户需求的方式进行更加直接的控制。与其他两类指标相比,第一类指标的评价需要和软件系统两者同时更多地参与评价。23设计效果的评价第二类指标是鉴别界面设计对用户以及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影响。在这里,预期效果和意外效果都很重要,前者指设计者根据设计的本质要求得到或期望得到的效果,后者则可能是作为某一项特殊设计的代价而产生的,或者是采用不同组合的设计特性的结果4。大多数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价,无论是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且在精心控制的步骤下测试,还是来自于对某一功能的期望,并进行非正式的测试,它们都把效果的评价作为它们的指标。在界面设计的评价中,尤其令人重视的主要效果是指用户方面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方便地运用系统的功能5。3人机界面的设计评价方法31实验评价法对于一些较重要的方案环节,有时要通过实验对方案进行评价,这样试验评价法所得到的评价参数准确,但代价较高。32虚拟仿真评价法虚拟仿真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它允许在实施界面设计之前对它进行评价。一旦系统完成后再对它进行较大的修改是困难的,要花费很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采用虚拟评价方法,能够近早地修改设计,也可以节省费用6。33经验性评价法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当方案不多,问题不太复杂时,可以根据评价者的经验,采用简单的评价方法对方案作定性的粗略分析和评价。如采用淘汰法,经过分析,直接去除不能达到主要目标要求的方案或不相容的方案7。34数学分析类评价法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推导和计算,得到定量的评价参数的评价方法,如名次记分法、评分法、技术经济法及模型评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