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8个虚词归纳总结【“而”】(一)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②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亚父受玉斗,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相如列传》6表目的因果,今译为:来。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①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二)代词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