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知识宣传
2016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的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意在表明每一位公民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创造和谐美好社会。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至今已先后举办了16届活动。
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me
tal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1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4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7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9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