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孔子学而不厌,善于施教,给子孙留下修身处世的准则,其家训家风成为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他被尊为圣人,其思想源远流长,绵延不息。
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终于民国时期(1935年),承袭了32代近900年。历代衍圣公都在孔府里办公和生活,孔府的一景一品、一石一树,均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泽被,以及为政以德的孔氏家风熏陶。
在孔府西学门内有一口大铁锅,每天孔家的烧水户都会自带薪材烧水,水沸即回,开水无人使用。虽然人们觉得怪异,但这是多年沿袭的祖传之举,不得随意更改,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其实这水并非白烧,当中蕴涵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深意。这句话出自《论语》,意为见到完美的,自我比对还有什么差距,看见丑陋、邪恶的事应不为,为则如同把手伸向开水,必须赶快缩回。衍圣公作为朝廷要员,经常与官员宾客接触,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善”的人与事。祖辈就是要提醒子孙后代时时拂拭心灵的杂草,日日修炼高尚的情操,保持敬畏,不心存侥幸。
孔府是住宅与官衙合一的建筑,在宅与衙分界处有一道内宅门,门里面有一幅绘于明代的彩色壁画,上面有一头貌似麒麟的神兽,叫做“犭贪”(音同“贪”)。“犭贪”四周布满彩云,彩云之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宝物,但“犭贪”并不满足,仍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终因贪得太多,难以承载,落了个葬身大海的下场。这幅画叫“戒贪图”,其用意是借“犭贪”的丑恶形象作为正心修身的家训,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孔府立下一个特殊家规:每当衍圣公从内宅出来路过照壁时,跟班差人必须高喊一声:“公爷过犭贪了!”表面上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衍圣公要出门,实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一定要以德为本、清廉俭朴。孔子的“过庭之训”,可以说是士人阶层家训的代表之一。
1
f孔府大堂、二堂是处理政务的办公场所,在其连接的穿堂厅内,有两条长凳,本地人称之为“冷板凳”。明朝时期,一代权臣严嵩被弹劾、朝廷将要治罪时,他专程到孔府请当时的衍圣公出面为其说情。严嵩与孔府关系非同寻常,严嵩的孙女嫁给孔子六十四代嫡孙孔尚贤,结成姻亲。权倾天下的严嵩,因其倒行逆施变成万民唾骂、朝野共讨的罪臣,他想通过衍圣公圣人之后的特殊身份,向嘉靖皇帝为自己说情免罪。严嵩急匆匆地赶到孔府后,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