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汽车,大人、学生混迹其间,把一条宽阔的马路塞得满满当当的,人流和车流散向各个方向,毫无交通秩序可言,给城市造成了很大拥堵,让路人苦不堪言。结合目前的环境来说,“中国式接送孩子”没有什么问题,最起码,让我们的家长放开孩子的手目前还比较困难。在眼下的出行环境里,别说是小学生了,就是成年人也不见得能保证安全。一家调查机构实施的“汽车大国交通死亡人数对比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其中,全国201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中小学生共4205人,即每34天,全国就有一个班的孩子消失在这样的出行环境中,谁能保证孩子自己回家的道路会是顺畅的呢公安部的一项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共打掉3195个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痛苦的磨难。在此类案件还难以杜绝的现实情况下,孩子自己上下学也许只会让这样的案件有增无减。大多数的家庭居住在学校五六里或者七八里之外的地方,有的还要更远。尤其现在我们实行了教育资源集中以及学校合并之后,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了。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上学的路途越来越远。这样的路程让孩子走着上下学,也不现实,不要说体力了,仅仅是时间上也不见得允许。有人建议增开校车,可是目前的教育投入和交通安全形势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交通事故多发,校车事故多发的因素就不多说了,就是校车接送能不能做到完全免费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能完全免费的话还好些,如果不能的话,只会给家长增添经济负担。也有人说可以让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减少校车接送次数,但事实是,大多数的县级小学并未开设校办食堂。6.近来.关于儿童的一系列报道让儿童权利保护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儿童权利公约在中国的20年以民间组织为视角》报告中指出,我国保护儿童权利的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完备的覆盖全国范围的儿童保护联动机制,法律存漏洞、机制不健全为实际的儿童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报告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涉及儿童的法律,大部分都是号召性的、原则性的、宣传性的。执行层面的法律很少:我国目前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层面的儿童事务管理行政机构;我国在儿童服务、儿童救助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完整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报告指出,建构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以政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