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二段文字为什么好?因为它在描写人物时比较细致,这就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大屏幕出示本单元经典语段,师生共同回顾精彩的细节描写。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学生:这段文字的划线部分运用了动作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刻画除了阿长饶舌多事以及大大咧咧粗俗的性格特点。
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杨绛《老王》学生:这段文字是对老王外貌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老王病入膏肓、身体极度衰弱的形象,令人心生同情。
3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李森祥《台阶》学生:这段文字是对父亲劳动时的踩黄泥的动作的细致刻画,写出了父亲的勤劳朴实能干。
教师:课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范本,这些伟大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经典的作品,经典的人物形象,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要学习细节描写,让自己的文章尽量生动形象。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