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
2
f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三、遥感技术的应用就大家关注的、和生活、工作相关的方面,介绍遥感技术应用的六点: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
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地震预报是举世瞩目的科学难题,利用红外遥感资料进行地震预报和监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1年3月,观察大同58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遥感图象后发现,震前4~6天在局部地区出现地表温度场发生增温现象或称暂时异常“热岛”现象异常带长80km宽30km,距离震中25km,地表亮度温度变化数值由22℃增加到28℃,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了实际研究和应用阶段。
2、环境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其从空中对地表环境进行大面积同步连续监测,突破了以往从地面研究环境的局限性。例如:每年夏收后的秸秆燃烧是个让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过去监察人员
3
f坐车巡查,能去的地方少,大部分火点都被漏掉。现在气象和环保联手,遥感中心通过卫星监测火点,分辨率高达250米的卫星定位可以精确到乡镇,让秸秆燃烧无处遁身,保证环保人员能有效执法。在2009年6月6日全国秸秆焚烧公布的遥感监测结果中,山西省有3个火点,其中就有介休市1个火点,具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