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被人们熔化,收藏起来,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将作为流通货币。2直接信用:是借者与贷者之间直接进行借贷的活动。3间接信用:是借者与贷者之间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活动。4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5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6收益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融甚至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能通过收益与利润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7货币市场:又叫短期资金市场,通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其融通的资金多用于短期周转,因此这些金融工具多具有较好的流动性。8资本市场:又叫长期资金市场,通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9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谈妥一笔交易后,签订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约定将来一定时间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10期权交易:是一种选择权交易,投资者以一定的价格买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又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证券的权利。11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获得的,能够增加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存款。12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13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转账方式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所创造出来的存款。14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而是代理客户办理其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15再贴现:又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已经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转让给中央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16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18流动性陷阱: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将上长升,从而有价证券的价格将下降时,人们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这时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趋于无穷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流动性陷阱”。19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等,是指中央银行供应的,能够创造数倍于自身的货币基数,包括流动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2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