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是真挚的美好的。书中于观这样说:“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我总是很快乐。”①这是于观发自肺腑之言。他们心地善良,虽然爱开几句过分的玩笑话,但也仅限于玩笑而已。他们在遇到不顺心事时有着一颗谅解和宽容别人的心。书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顾客托于观退衣服,结果因为领子脏了不给退,于观就只好自己穿了。这说明他们的内心是善良的。他们聪明机智、敢想敢干,虽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们有头脑、有想法。他们开的“三T”公司就很有创意,而且生意也是不错的。况且像“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就是踢足球,一大帮人跑来跑去,可能整场都踢不进去一个球,但还得拼命踢,因为观众在玩命地喝彩打气。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②这样通俗但却寓意深刻的话不是随便一个不学无术的毛头小子就能说出来的。作家有意抬高这些顽主的形象,可以说是有其深意的。这些顽主无疑是作者一贯所关注的社会边缘人,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得不到家长应有的关心。主人公于观整天泡在公司里而不愿去见那位一
1
f脸严肃的老爸就是证明。按照传统的观点这些顽主是家长眼中的坏孩子也是游离于社会的渣滓。作者显然有他自己的爱憎,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作者看到了应该说感同身受到了那一时代青年的彷徨,作者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对于顽主所持的欣赏态度,也正是作者对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家庭的一种真正的博爱和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呼吁。从这一点来说王朔的小说是具有先锋性的。在三个主人公的身上,对于信仰的概念似乎不太明显,他们打着“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这一崇高的旗号,却做出种种放浪形骸、恣意妄为的事。他们用咸菜坛子给“作家们”颁发“三T”奖,让各色人物滥竽充数娱乐大众,在吃饭时把擦手毛巾塞脖子里,否定例行的餐前宣言、用轻蔑与不屑的眼神对待伦理家们虚伪的说教,自嘲“我们不过是一群俗人,饮食男女”,“我们什么也不干”,自我标榜“我们没什么烦恼,从来不看书,也就不烦恼了。”对于人类几千年建构的伦理道德、崇高理性全盘怀疑与否定,类似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想。难道他们真的没有自己的内心的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吗?难道他们也类似于“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吗?
事实上,他们肯定不是整天无所事事,三替公司就是个明证,他们不但看书,而且对于资产阶级、共产主义、国家大事、世界形势知道的一点不少,甚至于还对尼采、弗洛伊德等精神领域的深层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