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展开,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开创大学生就业新局面。本文阐述了“十二五”规划中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并对大学生就业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02一、大学生就业现状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00万,分别比2011年和2012年高出40万和20万,就业形势凸显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持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中国梦”。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件大事。大学生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和有着较高文化知识的群体,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和宝贵的资源。就业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大,是民生之本。近几年,在大学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的稳定性、就业人数的持续增加量、就业质量的提高和就业专业对口率等方面依然面
f临很多困难,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以至于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就业焦虑,低年级学生学习迷惘等消极现象。大学生就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1、社会影响因素:我国城乡劳动力人口众多,总量已近8亿,相当于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人口的总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走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就业形势依旧相当严峻。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面临的挑战和变数。我国经济回暖还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旧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国民经济走势放缓导致社会就业岗位需求下降,经济增长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社会失业人数便增加200万到300万个;目前国家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始阶段,也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我国长期存在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户籍制度的束缚等,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一方面,由于总人口基数较大,我们长期面临城镇青年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