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认识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
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完成蛋白质性质知识的形成,强化“蛋白质是生命的
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
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并在
此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
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
究和探索的强烈兴趣。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实验探究,交流归纳,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夏日临近,优雅、舒适、透气亲肤的真丝连衣裙成为许多爱美女士的首选,那么真丝的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蛋白质【板书】板书蛋白质【屏幕展示】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提问】日常生活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我们自身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2、蛋白质的定义、组成与结构、性质【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蛋白质的定义、组成和性质方面的知识【板书】1、定义
2、组成与结构【提问】结构决定性质,由P88教材上蛋白质的结构可以推测出蛋白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回答】【板书】3、性质
水解两性【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其他性质通过分组实验探究。
f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所有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和相关解释都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完成,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验探究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鸡蛋清溶液2ml,分别缓慢地加入约2ml饱和的(NH4)2SO4和Na2SO4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在有沉淀的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再观察沉淀是否溶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鸡蛋白凝聚析出,加水后又溶解。【探究结论】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如NH42SO4、Na2SO4等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这样析出的蛋白质仍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一个可逆的物理过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