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比例关系10051。
24、共处于一个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可发生互生、共生、拮抗、寄生等互相作用的关系。
25、根据酶的存在部位即在细胞内外的不同,将酶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两类。
26、饮用水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
铜、漂白粉。
27、细菌的生理特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营养、呼吸、其他环境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28、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造成的。
29、对于容易被高温破坏的物质,如含葡萄糖、乳糖的培养基,则应降低温度至115℃(必
要时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
f30、按微生物重量绘制生长曲线图,曲线可分为生长率上升阶段、升上率下降阶段、内源
呼吸阶段三个阶段。
31、细菌繁殖的方式主要为有性繁殖,只有少数类型营无性繁殖。
32、温度和pH值常是影响酶活力比较重要的两个因素。
33、有机物厌氧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是乳酸、丙酮酸、乙醇、乙酸。
34、病毒粒子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水中病毒常用的检验方法是蚀斑检验法。
35、按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与否,可把它们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
型微生物和生长因子过度合成型微生物。
36、在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中,起净化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
37、细菌常见内含物主要有异染颗粒、聚β羟基丁酸盐、肝糖和淀粉粒、硫粒和气泡。
38、常用的微生物活菌计数法有平板计数法、液体计数法、薄膜计数法。在做大肠杆菌群
的检验试验中,所用的计数法是平板计数法。
39、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加氯接触30mi
后,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3mgL,集
中式给水厂的出厂水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的游离性氯不应低于005mgL。
40、当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其下游的河段中发生正常的自净过程,在自净过程中形成
了一系列连续“带”
,从上游到下游的污染带分别是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41、细菌的特殊结构除有糖被、芽孢、鞭毛外,还有菌毛性毛。
42、发酵法是测定大肠杆菌群的基本方法。此法按初步发酵、平板分离、复发酵三个步骤
进行。
43、以无机氧化物中的氧原子作为受氢体的呼吸作用是厌氧呼吸。
44、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稀释菌液,一般用085NaCl溶液维持细菌等为生物的正常生活,这
种浓度的盐水称为生理盐水。
45、利用高压蒸汽灭菌时,必须先排净灭菌锅内的残余空气,这是因为锅内如有空气,气压
达到了,而温度未达到,造成灭菌不彻底。
46、溴甲酚紫变色PH范围:5268;溴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