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插着一束花香沁人、花枝明媚可人的花儿,在寒风中陪伴着他们忙忙碌碌,陪伴着他们一起迎接渐渐升起的胭红的朝阳。望着小女孩的背影,一股新鲜纯洁、美好坚定的情绪在我的心里慢慢升起,渐渐充溢了全身,
514
f仿佛那束康乃馨,在这冬季里悄悄地绽放着,绽放着。(本文写于2013年8月,文章略有改动)14.依据小女孩为父母买花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故事情节小女孩前来给爸爸妈妈买花②③我目送小女孩离去我的心理感受①感动赞赏④
15.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谈一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答:16.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样感染“我”的,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719题。(12分)文段一《后汉书华佗传》具体记载了他应用全身麻醉方法施行腹腔切除术的过程。华佗让病人以酒服“麻沸散”,等病人全身麻醉毫无知觉后,“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病在肠胃,便把肠胃切开,清除积秽,然后再进行缝合,敷上“神膏”,创口数日后即能愈合。当华佗施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时,西方医学界还在采用放血、棒击病人头部使病人休克或昏迷的原始麻醉方法。华佗的外科麻醉手术,比西方要早1600年。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广泛收集有效方剂,写成《伤寒杂病论》,此书共16卷,分为“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书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并注重根据病人病症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不同,进行“辨证施治”。这部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一直被后世中医奉为经典。文段二正式的书籍,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称作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称作“册”,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称作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
614
f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由此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东汉蔡伦用树皮、麻头(麻屑)、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