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例如胡适先生在谈到20世纪初《时报》评论的创新时曾经这样描述:“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功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功夫去寻思考索。”然而和新闻评论最为相似的文体类型就要数杂文了。杂文是议论文体,也是思想和批判的文体,有一些杂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紧密关注,往往也起到了新闻评论的作用。在20世纪初90年代末以前中国公众普遍的新闻评论写作盛行之前,一些报纸上的杂文栏目,实际上也“代行”着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