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变化表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7.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
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是盲目冲动的爱国行动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8.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
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9.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
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
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的《四月提纲》
C.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的《土地法令》
10.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1927年8
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1.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
f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
集团。杜勒斯所指的这次会议
A.首先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合作精神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
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
的“它”是指
A.土地国有制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D.盐铁专卖政策
13.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
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4.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