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
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
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3.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图1
图2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4.《吕氏春秋上农》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
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从中不能推断出政府
A.重视农业
B.注重社会稳定C.注重维护统治秩序D.注重保护
农民利益
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部门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现象
6.“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
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欧洲人
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B.亚洲、非洲、美洲的黄金储量丰富
C.资本主义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欧洲人聚敛财富的强烈要求
7.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
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
f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8.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原因是
A.资本积累更雄厚
B.统治者重视技术革命
C.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D.解决了动力和燃料问题
9.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
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