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教案设计6

一、教学目标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4.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5.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6.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7.通过互余、互补的演示,使学全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二、重点难点(一)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二)难点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推导.三、教学步骤(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度量,认识了平角和直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平角和一个直角,并标明其度数.学生画图形的同时,投影显示以下图形,见图1及图2:
图1
图2
教师演示:在以上两个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或投影),分别过两个角的顶点作活
动射线OM、ON,任意改变射线位置,让学生观察,如下图1及图2:
图1
图2
学生活动:过自己所画两个角的顶点,任意作射线OM、ON,同时观察老师演示.
提出问题:射线OM、ON把平角AOB,直角COD分别分成了几个角?它们的度数
关系如何?
(学生容易答出:分成两个角,12180,3490.)
教师演示:把射线OM、ON固定一个位置不动,然后把两个图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变,
拉开,如图1及图2(或拉开更远些,多变换几种位置).
15
f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教案设计6
图1
图2
提出问题:1与2的和还是180吗?3与4的和还是90吗?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过程中的图形变换,同桌可相互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1与2,3与4位置变换,前提是其大小不变.改变位置关系目的
是:避免提出互补、互余角的概念后,学生误认为只有有公共顶点且和为180,90的两
个角才是互补、互余的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不论1、2、3、4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大小不变,1与2的和永远是平角,3与4的和永远是直角.像这样具有特殊关系的角,我们分别叫它们互为补角
和互为余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一节中又一新知识.(板书课题)[板书]角的度量【教法说明】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手脑并动,通过不断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逐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并没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