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不同。
我们姑且把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事物所表现出了的这种“总特征”称之为“一体两面性”实质上,。学术界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特征的分析,也主要围绕这个“总特征”,从不同角度展开具体的描述。
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一:路径特殊
目前,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欧美诸发达国家,二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而不管是欧美各国,还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农民最初的职业分化都是缘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途径都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上,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农民阶级不是多元化地分化为若干阶层,而是一元化地化为工人阶级。其不同在于欧美这些“先发展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一个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f在引发了不计其数的社会冲突乃至革命之后,才认识到“保护社会”的重要性;而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进程则相对和缓的多,原因主要是在吸取欧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将社会“保护”了起来,既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又维护了社会的基本公平正义。然而,中国农民阶层的分化并没有遵循这一“惯例”,其原因在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不是始于工业化,而是源于1978年之后限制农民流动和自主经营规则的逐步放松。在传统的制度结构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理性的中国农民开始由静态社会向动态社会转化,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分化的格局:既有传统的升学、参军、招工、提干等途径,又有打工、经商、办企业等方式;既有“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和管理者阶层的兴起,又有远离故土到城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农民工阶层的出现9。这种多元分化在避免造成社会大的震荡的同时,也孕育出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殊路径。
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二:起点低
中国社会转型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研究转型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起始点自然也应该追溯到1978年。那么,1978年中国农民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据统计,在1978年,农民总数约8亿,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82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336元,其中有25亿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即尚未解决吃饭问题)19,而如果按联合国一天一个美元的贫困线标准计算,当时中国几乎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在当时,如果按收入或生活状况“硬”给农民进行阶层划分的话,最多有三个阶层:绝对贫困阶层、贫困阶层和初步解决温饱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