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课题课时
教学目标
《六国论》教学设计
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
《六国论》
课型
文言文新授课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意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义项、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等推断的简单方法
1.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1.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感受古代
文人济世救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兴亡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PPT)
1导入语(PPT)“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2作者简介(PPT)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集》。本文即选自《嘉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3写作背景(PPT)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
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
二、目标导航,自主研读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对学生读错音、读破句的地方加
以指正。)
正字音: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
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无厌yà
草芥jiè
下咽yà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洎jì牧以谗诛
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