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善于思考的学生便提问:“如果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或者不等高,圆锥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进行计算,最终学生在自己的猜想和证实中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在我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主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22充分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种折法。
f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同学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想说就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4放手让学生去做
f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