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1.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明代的小说最受欢迎B.明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C.明代社会精神追求的下降D.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2.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A.文人画流行
B.风格多样化C.宫廷画活跃D.趋向世俗化
3.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②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徵明;
③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之一;
④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杂剧和京剧形成过程的共同点有
①受城市经济发展影响②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③适应了宫廷贵族生活的需要④受北方文化的影响较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袄教、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
派别)传入中国,在西域胡人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
A.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
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
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
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冲突
f6.魏晋时期开始,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下图中属于行书的是
A.
B.
C.
D.
7.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
为其不惑也。”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已被应用到
A.寻找矿石B.长途旅行C.观察风水D.水上航行
8.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
物之种,各有所宜。”王祯在此强调的是
A.农事安排要因地制宜
B.农业生产要把握农时
C.耕作技术影响产量高低
D.土地肥力决定农作物产量
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籍论述了古代人们的环保思想。例如:《礼记月令》“盂春牺牲
毋用牝(母兽);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和西汉《四时月令韶条》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上述材料侧面反映出
A.政府重视农业发展B.政府以立法加强环保
C.环保措施因地制宜D.措施受儒家思想影响
10.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项峰,文化领域
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