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摘要: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与我们能否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原则,通过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高职院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以事为本,对人的注意、关心相对较弱,具体表现在对学校的评价上,所有指标偏重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最终结果的考核。在人与事的关系上,价值观的天平倾向于事,事的地位超过了人,事的重要性取代了人,这是造成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于校内其他改革的重要原因,而衡量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应看教师的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新一轮人事制度的改革要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去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把人的发展、人的解放恢复到主要地位,也就是激活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对物的投入上,可以一年安排上亿资金建楼房、征地,而对人才的投入上则投入甚少,须知“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我们应对人才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志,把人事管理的重心从以事为本转到以人为本上来,树立办学必须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形成尊重知志、尊重人才和鼓励教师干事业、支持教师干成事业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做到从感情上、政策上、事业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改革传统的教师分配制度、职称评审制度高校分配制度改革依次经历了供给制、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工资制、教学工作量制度和结构工资制等。这些分配形式无一不是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