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后注浆灌注桩
后注浆灌注桩,就是利用钢筋笼底部和侧面预先埋设的注浆管,在成桩后230天内用高压泵进行高压注浆,浆液通过渗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作用与桩体周围土体结合,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起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等效果。后注浆技术包括桩底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和桩底、桩侧复式后注浆。
目录

1工艺

2机理

3效果分析

4施工问题
工艺
◎在孔底设置注浆室。采用该工艺时钢筋笼需下到桩底。
◎灌注桩成孔后在孔内设置注浆管,注浆管的下端设出浆口,并用胶带或塑料膜包住。出浆口的位置高出孔底30~50cm。灌注砼前先往孔底倒入碎石或块石,使出浆口埋入碎石或块石内,然后再进行砼灌筑。
◎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钢管或黑铁管),出浆口采用单向截流阀并压入桩底土中30~50cm。由于采用单向截流阀,在进行桩身砼浇注时浆液不会灌入阀内,注浆时浆液也不会回流。
第一种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国内很少使用。第二种方法主要用于桩底加固,在国内已有过多次实验或使用,但由于工艺过于简单,容易发生出浆口堵塞导致注浆失败。第三种工艺由于采用单向截流阀作出浆口,注浆成功率可达97以上,且压力相对稳定,注浆效果显著。
机理
f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基本上属于劈裂注浆与渗透注浆相结合。所谓劈裂注浆,即压入的高压浆体克服土体主应力面上的初始压应力,使土体产生劈裂破坏,浆体沿劈裂缝隙渗入土体填充空隙,并挤密桩侧土,促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注浆区的土体强度。如注浆区在桩底,则浆液首先在桩底沉渣区劈裂和渗透,使沉渣及桩端附近土体密实,产生“扩底”效应,使端承力提高,如注浆区在桩侧某部位,则该部位也同样出现“扩径”效应。从大量试桩实测资料可看出,桩底注浆后不仅桩的端承力提高了,在桩端以上5m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较大提高。如果在桩侧某段面注浆,同样该断面以上一定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明显提高。
效果分析
下表为桩端进入砂层区的几个工程中注浆桩与未注浆桩垂直承载力的对比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桩底注浆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均大于未注浆的承载力提高幅度在30~60;桩侧、
桩底同时注浆,单桩垂直承载力提高幅度更大,达到了85。2桩底进入砂层越深后注浆后单桩垂直承载力提高幅度越大。因此可以认为,当钻孔
灌注桩进入砂层一定深度时,采用后注浆效果更佳。注浆后单桩垂直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桩底和桩侧土层性质关系极大,根据统计资料表
明,在北京地区10m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