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为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情感诉求和思想意蕴大多是通过这些物象或由这些物象所构造的意境完成的。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陶冶性情、涵养人格、砥砺人生的重要参照物古人因而大多喜欢与这些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其为至亲家人。在这些自然事物中松、竹、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品质和德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也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就人格构成而言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远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中国人春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
f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