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
教育管理专业指导老师:摘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此,素质教育在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那么,素质教育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而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目的的出发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既然这样,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目的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及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础特征的教育。
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首先,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教育主智主义倾向严重,忽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等因素的协调发展;教育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启发与心理的点拨。因而。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限延长了,课时增加了,但素质并没有能够达到与其知识水平和教育层次相应的水平,特别是人格、品德问题备受关注。所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与对教育的期待的迫不及待。其次,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知识社会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知识的获得质量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这样。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就被提到重要位置。最后,对教育知识的深化。从知识到素质需要转化,而素质转化生成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内化和内外身心品质的发展。这样需要教育本身的转化,于是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就应势而出。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和三大要义是什么?
在本质上,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引起了巨大的变化,素质教育改变了过去忽视教育本体价值,片面追求教育工具价值的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以科学的方式来处理教育价值之间的冲突,主张在充分实现本体价值的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