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杠杆的分类。
课前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运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自制“蜡烛跷跷板”:①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芯。②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③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儿,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儿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调试蜡烛,使它平衡。这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④点燃蜡烛两头,熔化的蜡就会一滴一滴地不断滴下来。滴下蜡油的一端会向上翘一些,蜡烛两端会交替上下晃动,跟跷跷板一样。这个实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二、新课教学探究点: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教师:多媒体展示的工具中共同点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都是硬棒;2工作过程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3除了固定点不动以外,还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使它转动,另外一个阻碍它转动。
f1.提出问题看教材图,提问: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2设计方案师生通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可以得出:跷跷板中间有一个固定的转动轴,男生、女生分别给跷跷板一个向下的力,调整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当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和两力的大小满足一定条件时,跷跷板就能处于水平状态。为了用实验研究上述问题,可以对它进行简化,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匀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使学生领会到,对实际物体(研究对象)进行简化、抽象后,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3进行实验学生按照教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