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突破了小分值的单选题、多选题及填空题的传统范围,出现了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问答题及解析题,在整个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以及2002年北京、内蒙古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都是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题,
f其中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达13分(总分150分),占总分值的8.7%,而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和2002年北京、内蒙古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均达30分(总分均为300分),占总分值的10%。第三,与课本中历史地图关系密切。绝大多数高考历史地图题都与课本中的历史地图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历史地图题要求考生必须对课本中的历史地图熟练掌握才能解答。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6题,要求考生判断“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岭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四行省中的哪一省,这个题目所要考查的内容在课文的文字叙述中根本就没有涉及,考生只有平时注意阅读课本中的《元朝疆域图》才有可能知道: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第四,考查全面。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对考生的考查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为:1.考查考生对课本历史地图中所反映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题目常出现在低分值的题型中,也最简单。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10题,要求考生在一幅有关香港的历史地图中找出“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只要考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一区给英国示意图”一图,该题就很容易回答。2.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地图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99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2题,要求考生在牧野之战、垓下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四大战役中,确定“战场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场战役,该题在课本中并没有现成的地图和答案,要求考生在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必须把上述四大战役发生地放在同一幅地图中进行比较、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垓下之战”。该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考生运用历史地图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通过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即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3题,通过三幅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的历史地图,要求考生“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