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一、导入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二、作者介绍: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1
f三、课文内容分析《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萧伯纳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分析。)(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奔腾澎湃、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清教徒性格。(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2、写贝多芬离不开写他的音乐。阅读课文4至7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同学们应该先抓关键句去理解,先找关键句,然后加以讨论、分析、归纳,形成一定共识。)(1)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杂乱音响,不对称;活力与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
2
f罩着我们。”“是使你清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