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创新型人才培养
复旦学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认知状况以及对于复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可程度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于1950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创造力的概念之后,但迄今为止学届没有对创造力、创新型人才的统一概论。本小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复旦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复旦学生心目中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以及复旦学生对于复旦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认可程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复旦学生眼中,马云、扎尔伯格、乔布斯等IT精英最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形象;(2)创新型人才最应具备勇气、挑战力、不拘泥传统等特质;(3)复旦现有的教育政策中,学生对招生政策、授课方式、通识教育、课余活动等内容比较满意;而普遍对于GPA制度、课程考核方式感到不满意,认为其不大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4)复旦学生对于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比较有信心。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教育问卷调查
16
f1引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却是目前高校必须面对的话题,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理论和现实表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是知识而非资本或劳动力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和国富民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其它生产要素的总和。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国家,将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一个缺乏创新人才、科技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丧失国家的竞争力。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创造力的概念之后,世界范围内揭起了一场关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讨论,即如何使家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或者说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甚至没有一套公认的指标来界定怎么样的人算是创新型人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但不论是哪一种角度,都无法用客观的指标来给创新型人才下一个操作化定义。复旦大学在近些年来也在大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