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家国情怀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方元茂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9年第01期
【摘要】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对国的基本情感和思想心境。新课标对家国情怀做了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17201
家国情怀教学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有:⑴祖国认同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情,具有国家情怀⑵民族认同感: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形成民族自信心、自豪感⑶文化认同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⑷国家自信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⑸世界认同感:以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族的文化传统⑹人生价值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祖国认同感
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例一】中华文明
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中国,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五千年前,黄河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伟人黄帝和炎帝,从此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千古一帝到汉武帝时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此后,中华民族文明在整合中创新、在传播中升华,民族大融合,南北大流通,中外大和合直至清朝,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形成了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在全盛时期创造了中华文明的新高度。
二、民族认同感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民族认同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民族认同包括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行为和融入。民族认同感的要素有:民族自我认同、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民族社会参与和文化实践。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共同的民族渊源,共同的民族文化,共同的国家。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