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这篇课文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分别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理解新词,了解“玳瑁、搬弄是非、热泪盈眶”等词语的含义,正确把握多音字“系、臊、没”。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师生的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老师对学生爱。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初步体会侧面烘托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教学难点:学习插叙、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及作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f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1师过渡: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莫斯卡写的《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师生之间那浓浓的真情所打动。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这份真挚的感情,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读题,思考:最后一天结束后,老师、学生将何去何从?3这一天结束后,老师将告别这所熟悉的校园,告别和自己朝夕相处两年的学生,学生也将告别老师,告别童年,走向新的人生征程。此情此景,师生之间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板书:难舍难分)老师即将离开相处两年多的孩子们,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品读感悟,体会真情
默读思考:老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用横线画出。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想这是一群怎样的学生。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圈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3全班交流,分享智慧(1)指名交流描写老师语言和动作的句子(2)指导朗读。(语调低沉,带着难以割舍的师生情)预设的句子:
f““孩子们,铃声一响,你们就要走了。我呢,不再教书,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所以咱们再也不能见面了。”
“中学的老师要严格得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
“再吹一次吧,斯巴多尼。”“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那就吹吧,我们一起吹。””(3)交流: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指名小组汇报。(4)课文中除了描写的语言和动作,还插入了大量老师的回忆,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插叙,这样写更加体现了老师的认真负责,了解学生。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