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
六年级
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案例1
一:学生基本情况:
王静,女,12岁。性格趋于外向,处事谨慎,在同学中威信较好,特长是书法。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姐姐上高中。父亲
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姐妹两个,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二:发现问题:
自导师制活动开展以来,与她交流了几次,虽不多,但也很有效果。学习上她要求上进,生活上开开
心心,也许是我的疏忽,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她虽然听课,但好像有点精力不集中,我提问她,也
能回答。接连几天我发现她有点不对劲,有些沉默,不爱说话,不爱主动回答问题了。我计划着找她谈谈。那天他来请假说
肚子不舒服,我说:“不行,如果去医院,我陪你去。”并将她这几天的表现给她说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哭了。我有些
失措,只能按下态度询问,才知她来例假了,第一次很害怕,两天了,坚持了一天,今天实在是不行了,我为我的唐突而感
到后悔。才发现原来我们对学生的关心还不够细致。
三:制定措施与实施效果:
等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后,我先安慰了她,并陪她买了卫生用品,送她回家,让她静心休息一天,我
考虑着对她的受导计划
1扩展知识,让学生学会处理生活:
在送她回家的路上,我没等她问,给她介绍女孩的生理常识,
告诉她这是生理的自然现象,不要害怕
每个女孩都要经历。告诉她心理上一定不要紧张,要正确的面对,不然的话适得其反,给她讲解在例假时的卫生如何保持和
卫生用品的选择与使用。我问她:“你跟你妈说了?”她说:“没有。不好意思说,还怕妈妈责怪。书上虽学了点,但不很
实用。”继续交流才知道,她妈对她姐俩很关心。但因为没有弟弟,姐妹俩却感觉像是欠了家一样2与家长沟通,配合学校工作
现在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块。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知道,其实家长对孩子的变化也是疏忽大意。
f即使知道了也是轻描淡写,不会给以更科学地指导。我告诉家长关于孩子的经期护理。虽然她嘴上说大人都不在乎这个,但后来还是接受我的建议。看来家长的知识说来对学生的教育很重要。
3细微之处培养亲情,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话虽这样说,但在孔孟之乡就是小孩也知道作为女孩在家没什么
地位,这也许是其父母越对她姐俩好,她俩越觉得像欠债一样,这个疙瘩必须得解开。在业余时间我找张宇谈话,给她讲未
来,讲高中,讲大学,讲专业,讲就业。最后介绍父母的年老问题,她哭着说:“我们家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