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促成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对物联网更是具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和意义。
1物联网关键技术
11感知技术感知技术也可以称为信息采集技术,它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目前,信息采
集主要采用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方式完成。在感知技术中,电子标签用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标准化标识,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二维码识读器等实现。111RFID
射频识别(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即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5。由三部分组成:
①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具有存储与计算功能,可附着或植入手机、护照、身份证、人体、动物、物品、票据中,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于唯一标识目标对象。根据标签的能量来源,可以将其分为:被动式标签、半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根据标签的工作频率,又可将其分为:低频(LowFreque
cyLF)(30300kHz)、高频(HighFreque
cyHF)(330MHz)、超高频(UltraHighFreque
cyUHF)(300968MHz)和微波(MicroWaveMW)(24558GHz)。
②阅读器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
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③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6: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
26
f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前向信道反向信道
Tag1
后端数据库
读写器
Tag2
监听者
安全信道
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