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制轮子所包含的两条物理知识.
f21.如图为某桶装矿泉水,桶的自重为7N,净含量为18L(1L103m3),装满水后桶底水深为034m,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问:(1)装满水后,水和桶的总重是多少?桶底受到水压强是多少?(2)如果桶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10c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f20152016学年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说法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普通人行走速度约4kmhB.一名初中生高度约175dmC.人体正常体温为35℃D.一个鸡蛋重约50mg【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普通人行走速度约11ms11×36kmh396kmh.故A符合实际;B、一名初中生高度约175cm,故B不合实际;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故C不合实际;D、一个鸡蛋约重50g,故D不合实际.故选A.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明白震耳欲聋的意思即可解答;(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这个速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或者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耳就听不到声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震耳欲聋指声音太大了,要把耳朵震聋了,所以这里指声音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中物体的运动参照物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