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活动,不应该自视清高。教师应该完全舍弃师道威严的传统角色习惯,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良好关系,在共同进展、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前进。(3)从信息传递到对话交流在主体性教育下,教师和学生应该从信息的单向传递走向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快乐扉,彼此接纳,教学双方走向主动的沟通与合作,走向互动与交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满、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知识与认识,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制造的色彩。(4)从压制管束到自我效能的形成要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自由成长。对学生寄予充分的信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和进展认识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进展
f的能力。在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的基础上,学生自觉地从他律走向自律。
(5)从统一要求到关注差异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进展,承认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习惯学生的差异,还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此,需要教师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成功的体验能激起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6)从单一评判到多元评判从重教师评判到重学生自我评判,从重横向比较到重个人进步完善,从重评判个体到重评判团队,从重输赢到重双赢,等等。评判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选择转向侧重学生的进展。另外,还要强调评判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要通过多元化评判关心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评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参与的推进器。(7)从熟知单科到科际整合通识型教师有宽敞的学科视野,善于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动身,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做好学科知识与生活体会和生活价值的内外和谐工作。如此的教师善于更新、拓宽知识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们在教学中还能够注重与社会生活整合、与学生整合,广泛汲取其他学科的亮点,并综合用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8)从体会积存到反思实践教师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教师的r